2023年12月,《六祖坛经》读书会圆满结束。此次读书会由斯里兰卡中华佛教会、斯里兰卡静心协会举办,以《启动内在智慧的钥匙:济群法师〈六祖坛
2023年12月,由斯里兰卡巴梵汉藏佛教文献研究所编辑的期刊《瑜伽行派研究》第一卷第一期出版。
正念与放松中心举办了中小学生一日禅修活动
在生活和工作中修行海慧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怎样能够把佛法落实下去?后来我发现,我们修禅定,可能在禅堂里面修得...
今天谈的主题是因缘甚深。我以前是在广西读大学,广西是比较偏的。我们也知道大的环境都是讲唯物主义,就是说我们从小都不会信佛...
佛教不是宗教,超越哲学,佛教中真正的知识终归体证。愿大家今生能体证佛性,而不是入宝山空手而回。
在我们不得不被隔离时,不妨放下万缘,让心静下来,看书、思考,思考生活、人生的意义,或参禅悟道,使我们平安地度过,不让日子...
解脱道的“空”观可以简单概括为:无常=无我=空。解脱道中的“空”观并不像大乘佛教的“空”观那么复杂。
目录一、出离心的界定 二、中印文化的差别——重世俗与重出离 (一)儒家、道家文化 (二)印度文化 (三)集体无意识 (四...
古德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只要修净土法门的人都可以去到净土。据《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曾发愿:“我作佛时,十方众...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弥勒净土信仰流行。明清时期,禅、律、天台、华严各宗都兼修西方弥陀净土法门;当代,亦有...
弥勒菩萨是此土当来下生佛,弥勒净土与此土众生有殊胜缘。而且,弥勒净土位于欲界第四层天的兜率内院,也就是说弥勒净土和我们同...
唯识宗为了见道施设了四个阶段的修行,被称为“四加行位”。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这四个阶段的修行的殊...
在现代,参禅是最适宜的学佛方法。一是它契理,契合佛所说的开悟的道理。二是契机,人人可修学禅宗,它是最为普世的教法;禅可以...
今天讲座的主题是“禅教一致”。《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对胜义谛,即我们证得胜义的境界——法性、真如,有一个描述,说真如有五...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佛教在太虚大师的整个佛学体系中、在他的佛教世界弘化中的地位,发现他曾提出“中国文系佛学为世界佛学中心”说...
大乘佛教三藏典籍浩瀚,太虚大师的大乘佛教三宗说是对大乘佛教典籍的一个基本判摄,这一判摄使得我们认识到大乘佛教经典的三大分...
值得注意的是为回应欧阳竟无的“法相与唯识分宗说”,太虚作《再论唯识与法相》。而“法相与唯识是否分宗”是近代中国佛教中的一...
近代太虚大师特倡瑜伽菩萨戒,不同于传统丛林弘传梵网菩萨戒的主流。他认为菩萨修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并对瑜伽菩萨戒的特质、近代...
本文依据上座部阿毗达摩典籍讨论心、心所的定义和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发掘出上座部关于心、心所的一些独特的观点,比如...
民国年间,药师法会流行,多位大师都论述过药师法门,都提倡药师法门,如印光大师、弘一法师、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太虚大师、印...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了印顺法师如何从宗于三论宗到中观应成派的观念转变和他对三论宗融贯真常思想的论述。按照印顺法师的研究,三...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巨赞法师在南岳的抗日活动及其抗日活动与其新佛教运动观的关联,并论述了其观念与抗日活动和圆瑛法师领导的...
内容提要:本文梳理和比较了杨仁山居士和太虚大师对净土真宗的评价。比之于杨仁山居士,太虚大师着重讨论了真宗对佛法的通俗应用...
禅师不是漫无意义地胡言乱语,而是观机逗教,引导学人契入实相。禅师运用语言如游戏般,灵活,富于趣味。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西方哲...
法常的禅画简当直朴、高致冲淡、清净无相。这也是禅画艺术的特质。正如铃木大作所言:“水墨画的原理实际上正是由禅的体验引发而...
中国绘画史上不乏禅画大家,如宗炳最早的画论也渊源于佛教。禅心融含万象,为禅画艺术提供了可能,中国艺术的精神在禅。徐复观认...
本文探讨了近当代中国与斯里兰卡佛教相互交流的历史。近代以来,中斯佛教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交流传统,主要表现在两国佛教领袖到彼...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在中国的佛教僧人中偶有出现一个话题,即“中国是否有真正的僧伽”。弘一大师基本上认定,南宋以后,戒体传...